您的位置>>首页>>健康博览>>正文
初秋养生清补为主


日期:2017-09-04     次浏览     来源:管理员

初秋是一年中气温由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,此后湿气逐渐减弱,之前让人难以忍受的“桑拿天”逐渐减少。但这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,炎夏的余热未消,而且今年比较独特,由于双中伏的缘故,今年立秋时,我们不仅在伏里,而且是中伏。“秋老虎”虎视眈眈,天气逐渐转向干热。特别是现在,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。这种炎热的气候,往往要延续到10月,天气才真正能凉爽起来。

因此,针对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,饮食起居既要防暑,又要御寒。为了预防中暑,建议人们保证睡眠,注意补充水分,多吃新鲜水果蔬菜,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,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“热伤风”。出门时随身备好藿香正气丸、仁丹等防暑药品。老年人在这个时节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,所以要特别注意。同时,随着天气的转凉,入秋后人体抗病能力减弱。如果不注意容易发生腹泻,婴幼儿和老年人等腹泻的易感人群要特别注意防范。

时至今日,各地仍有“贴秋膘”习俗。对此,专家表示,以前生活贫困时,“贴秋膘”的风俗讲究吃炖肉、红烧肉、酱肘子等,补一补由于苦夏造成的营养不足。如今生活好了,不仅夏天过得不那么苦了,饮食方面也不缺营养。所以建议“贴秋膘”以清补为主,适当多吃一些大枣、山药、莲子或用乌梅、麦冬、荷叶、薏米煲汤,来健脾滋阴,养血安神。

不建议过量吃西瓜,更不该贪吃冰冻西瓜,以防伤及脾胃和引发其他疾病。

夏练三伏因人而异。一些人认为,“冬练三九,夏练三伏”对身体有益,其实这也是因人而异的。“夏练三伏”是前人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,虽然有一定的科学道理,但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而言,一味强调“夏练三伏”不太适宜。当最高气温在30摄氏度至33摄氏度时,老年人要减少运动量,停止一切剧烈活动。

中医讲“秋主燥”,“秋燥”除了易伤肺之外,也容易耗人津液,而出现口干、唇干、鼻干、咽干及大便干结、皮肤干裂等情况。

对于预防秋燥来说,“吃”和“喝”都很重要,而且“喝”也不单单指的是喝水。在吃方面,可适当地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,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、滋阴益气的中药,如百合、杏仁等,对缓解“秋燥”多有良效。在坚持平衡膳食的前提下,应适当向能养阴、生津、性味甘润的食品倾斜。具体说来,一是清热祛燥的粗粮杂豆类,如麦片、黄小米、玉米、绿豆、白芸豆等;二是应季的蔬果类,如萝卜、绿叶蔬菜、芋头、南瓜、黄瓜、梨、柿子、葡萄、柑橘、大枣、荸荠等;三是滋阴润燥的荤食类,如鸭肉、河鱼、河虾等。